查看原文
其他

俞振飞谈发声:“我的体会是用京剧吊嗓子比用昆曲吊嗓子优越性多”

俞振飞 梨園雜志 2022-07-30

 更多精彩 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
 

 正确的发声方法,是保证戏曲演员念好、唱好的先决条件。戏曲表演极其重视声音圆润优美和运用自如,有所谓“子弟无音客无本”之说。


 戏曲演员的发声,与演员行当的区分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生、旦、净、丑,在音色和音质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色。以我所熟悉的昆曲小生这一个行当,细致地还要分成为冠生、巾生、穷生、雉尾生四种类型,这四种小生在发声上各有区别。


 冠生又分为大冠生和小冠生,《太白醉写》中的李白、《长生殿·迎像哭像》中的唐明皇,即所谓戴胡子的小生;也有不戴胡子的大冠生,如《琵琶记》中的蔡伯喈。



俞振飞之《太白醉写》


 小冠生又称作纱帽生,如《荆钗记·见娘》中的王十朋、《贩马记》中的赵宠等。大冠生与小冠生扮演的人物,有些比较接近,有些距离比较远。一般说大冠生扮演的人物,较小冠生稍年长一些,地位也高一些,因此除开人物外形上的不同之外,在嗓音上也应有所区别。


 大冠生一般要求声音高、宽、亮,大嗓与小嗓兼用,在听觉上给人一种端庄雍容,冠冕堂皇的感觉。因为小冠生所饰演的角色,大多数是一些平步青云少年得志的人物,所以发声要比大窄一些,尖一些,小嗓的比例大一些,在听觉上给人一种纤细的带些稚气的感觉。


 巾生,也称作扇子生,例如《琴挑》中的潘必正、《牡丹亭》中的柳梦梅等一类书生,声音要比较典雅潇洒,风流倜傥,带有浓重的书卷气。这一类人物大多数所表现的是爱情题材,要掌握好区别典雅与鄙俗的分寸,不能演成寻花觅柳、招蜂引蝶的花花公子。


 穷生大多数扮演的是一些落魄潦倒、一时失意,日后又青云直上的书生,诸如《破窑记》中的吕蒙正、《绣襦记》中的郑元和等人物。小生行当里面穷生戏是比较难演好的。从发声方面来讲,不能过于明亮,而是黯淡一些为佳,既有儒生的清高和自命不凡的特点,又要表现他们失意落魄的窘态,还要有一些不明世故的呆气。


梅兰芳、俞振飞之《游园惊梦》

 

 雉尾生所扮演的人物,都是风华正茂,英姿勃勃的将官,如昆曲《连环记》中的吕布、京剧《群英会》中的周瑜等,声音要求明快、挺拔、俊秀、结实一些。戏曲演员的发声,与演员的行当划分,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。

 

 演员的声音必须使人感到美,无论是唱还是念,所发出的声音,要使观众感到是一种艺术上美的享受。


 从前有的人用“响遏行云”和“绕梁三日”来形容演员的声音和演唱。“响遏行云”是称赞演员的嗓音好,有如天上的行云既高又远。我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天赋条件,再加上自身的勤奋和训练得法,是比较容易达到的。这也是嗓音美的一种表现。


 但是,要到“绕梁三日”就难一些,给人艺术美的享受更深刻。难就难在能够运用不同的声音变化,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,表现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,这是对于戏曲演员在发声上的更高的要求。


 什么叫做“带味”?带味即是能够运用声音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变化,不仅声音要优美,而且要富有表现力,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,也就是要做到以声传情。


梅兰芳、杨小楼之《霸王别姬》


 我们重听杨小楼先生与梅兰芳先生共同灌制的唱片《霸王别姬》,就很能够了解这一点。杨小楼先生是京剧界的一代宗匠,他的嗓音非常洪亮,可谓“响遏行云”。但是,我们从他灌制的唱片中,能够听出项羽在不同的境遇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绪。


 例如:项羽出场后唱的〔粉蝶儿〕,归坐以后的定场诗和念白,以及读完韩信来信时的“哇呀……”等,将“西楚霸王”项羽那种不可一世的骄横傲慢的心理状况,充分地显示出来,“舞剑”时唱到“十数载恩情爱相亲相倚,到如今一旦间就要分离”这几句〔西皮散板〕时,声音中带出一种悲切凄凉之感,再如这一场中“力拔山兮”的悲歌和对虞姬以及对战马诀别时的念白,他的声音如泣如诉,悲壮凄惨,将项羽处在众叛亲离被困垓下,与爱妻虞姬生离死别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
 梅兰芳先生扮演的虞姬,无论是唱还是念,声音的运用也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。例如在舞剑时念“如此妾身出丑了”的拖音,配合着双摊手、掩斗蓬,然后抑制着凄楚心情的转身下场的身段,这悲凉的声音深深地感染着观众。


 梅、杨两位艺术大师合作的《霸王别姬》已成千古绝唱,可是声音却长久地在耳际回响。我举这个例子,是要说明戏曲演员是很重视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。

 

 我们应该借鉴西洋演唱在训练发声时的一些好的方法,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总结一下戏曲在训练演员发声方面的经验,扬其所长,补其所短。


俞振飞之《长生殿·迎像哭像》


 比方说戏曲界有许多名演员年过花甲,而其声音不衰。这说明戏曲演员在嗓子的保养和声音的训练方面,有着比较科学的方法和经验。也有的演员嗓子的天赋条件并不优越,但是通过摸索和实践,声音能够运用得很优美,这中间也有一些方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介绍。


 当然,也存在一些由于方法不妥当而损坏了嗓子的情况。我认为练嗓子不能够急于求成,而是要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喊嗓子和吊嗓子都不能操之过急。


 关于吊嗓子我主张昆曲演员可以学几出京剧。我的体会是用京剧吊嗓子比用昆曲吊嗓子优越性多。理由是昆曲的牌子调门(音高)是固定的,什么曲子应该是什么调门,不允许变动,唱腔有曲谱规定,不能够随意改变。比如说这支曲子应该唱正宫调,你不能改成六字调,唱腔谱子是高腔,你也不能够变通一下变成矮腔或是平腔。唱调底,即是低八度地唱就不好听,这对于变声期的人来讲是很苦恼的事情,如果你拼命地去唱,一旦嗓子嘶哑了,声带充血了,恢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,甚至于从此也就恢复不过来,造成终生的苦恼。京剧在吊嗓子时就比较灵活自由一些,同一段唱,调门、唱腔可有变通的余地,使声带不受损伤,渐渐地就能够练好声音。


(《戏曲研究》第六辑)


- 历史推荐 -


冯小隐:妄改成法的马连良(1938年)

细说京剧《春秋配》的情节与版本

旧影|孟小冬的旦角扮相是什么样的?

京剧《杨家将·碰碑》中的“石虎”究竟是什么?

抗战胜利后,梅兰芳还是货真价实的“伶界大王”吗?

论样板戏:“我不认为英雄是超凡入圣的神人”

怎么办:京戏日渐单薄,因为不正经的戏被观众疯狂欢迎

舒适、岑范忆说马连良:自香港返回大陆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

小议俞派小生唱法:昆曲小生不可“多脂粉气,少阳刚味”

京剧伴奏中的“板”:“制板之木,以紫檀为上品,名曰檀板”

1933年京剧与歌曲的混搭(胡蝶演唱的《您不见》《最后一声》)

所谓京剧:“应当给它怎样的地位?是否应当完全打倒呢?”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
投稿请戳菜单“关于投稿”一栏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
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

怀旧

梨園雜志

微信号:liyuanzazhi
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